然後工作人員便會開始提醒大家拉上防寒衣的拉鍊、帶上面鏡等,大家都要戴上頭套,因為工作人員會在頭套沾上綠色標記,好讓船上的工作人員易於辨識水上的遊客。 準備完畢,全部人就很興奮的排排坐在船尾,鈴一響就可以跳下海囉! 南半球的水溫真的很冷🥶所以不像御藏島可以穿得美美的拍美照,而且能見度也不算好,但是!!Dusky dolphin是一種好奇心很重的海豚,所以基本上不用追他們,就會自己游過來在你旁邊,而且是幾乎伸手就能碰到的距離(當然,餵食、觸摸、騷擾和傷害海豚是絕對禁止的) 在水裡除了會遇到海豚,還會看到很多小生物(大概全部人只有我不是在拍海豚吧😅 ),這種小生物叫Squat lobster,中文叫鎧甲蝦。但是他們其實是屬於螃蟹的一種,小時候會在海水上層,長大後就會沉下去生活。
比起自由潛,這個活動算是只是與海豚共游,不過其實如果你能穿著5毫的防寒衣下潛(店家不會給配重),公司也不會阻止你。因為下潛就是吸引海豚好奇心的其中一個行為唷!
這一次的活動中,我們總共被放了三次下水,最後一次上來後,Nicole就讓我們大家脫下防寒衣換上乾的衣服,大家就換成乾衣,在船頭繼續看著海豚跳躍、嬉戲。
回程路上,解說員Tracy來跟我和文浩聊天,我們才得知原來Tracy過去曾經在WWF香港分布工作過。從他在活動中專業的解說生物,還有他在跟我們聊天時眼光中透漏的那種風采,我都在在地感受到她是因為熱愛野生動物而做這份工作。Tracy的模樣,是我成為潛水教練的初衷,也是我憧憬的未來的模樣。
保育
在紐西蘭,如果商家要執行與海洋哺乳類動物相關的活動,需要有紐西蘭政府保育部門DoC的特別允許執照。商家必須嚴格堅守與執行當遭遇鯨豚時須注意的事項和條件,這些條件也是建立在多年的調查還有動物優先福利的基礎上, 例如:
•每一艘船在任何時候,同時放下水的泳客數量都有限制
•同一艘船一天只能跑三趟行程
•同一個行程裡,一艘船最多只能放客人下海五次
•一天之中,要讓同一群海豚有至少2小時的「休息時間」,這是為了避免船隻過於頻繁的打擾海豚生活
Dolphin encounter這間公司,同時也在2009年成立了基金會,他們執業的收入有一部分都會收歸基金會去投入包含:海洋哺乳類、海鳥保育調查,社區教育活動、環保活動等等。
他們也開宗明義地向顧客聲明:
"As a business relying on a healthy ocean habitat, we want to ensure that we are doing as much as we can to educate all customers that we meet about the precious marine life of Kaikoura"
「作為一個依靠健康海洋生態生存的企業,我們必須確保我們正在盡全力做到教育所有的客人,我們在Kaikoura遇到的海洋生物是有多們珍貴」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卻是很發人深省的聲明。
台灣和紐西蘭一樣四面環海,被孤立的環境讓我們擁有獨有的生物品種,黑潮的經過為我們帶來大量的海洋資源,夏天的離島不管水上水下永遠都是滿滿的人潮,但是在台灣,有多少「靠海維生」的企業做到社會回饋責任,有多少水上活動工作者做到「教育」客人正確觀念的行為?
當身為潛水教練的你,帶著第一次下海的客人體驗時,是否曾經為了省力而讓他們抓著珊瑚拍照?
當身為自潛教練的你,是否曾經為了方便亂下底鉛而不顧水下珊瑚死活?
當身為浮潛教練的你,帶著一堆又一堆的客人下海時,是否有為了怕麻煩而不阻止手腳亂踢、捉弄騷擾水下生物的客人?
當身為駕駛船隻船長的你,看到鯨豚是否有遵守法規放慢船速不追逐,還是為了客人開心而直接衝進海豚群裡?
當身為居住在海邊、靠海維生的你,是不是一邊買了用一次性紙袋的鹽酥雞、還用塑膠袋提回家用竹籤大口吃著配上塑膠瓶裝可樂,一邊在網路上說著要保護環境?
如果你是,身為教練的你都無法以身作則,我們還要如何教育一般民眾如何愛護海洋、保護環境呢?
呼籲
當號稱自己喜愛大海,是海子、是海女的你,卻選擇去海生館、海洋公園、水族館或某park看白鯨秀、海豚秀消費,問問自己的良知與真心,你,是真的愛大海嗎?
也許你沒有金錢也沒有時間去御藏島、來紐西蘭追海豚,更不可能飛到冰島或俄羅斯看小白鯨,但是你可以選擇不去消費。就像我知道我可能這輩子沒辦法親眼見到虎鯨,我也不會買票去sea world看虎鯨秀。現今的網路科技有多麼發達,國家地理頻道、動物星球頻道能教給我們的知識我們又有幾時能夠學完?
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是我們都懂的道理。
在我親身經歷了與真正的野生海豚共游後,才有深刻的體會「自由的靈魂」能帶給人多大的感動。 如果是為了看而看,被囚禁的生物只會有不正常的生物行為,那即便看了、覺得「好可愛喔」,以後呢?
「血色海灣」每一天都在日本和歌山縣的太地町上演。時至今日,食用鯨豚肉已不在是日本國民的主流,但是捕鯨豚行業仍然打著維護傳統的大旗存在,正正是因為水族館的水族產業、動物展演的龐大利潤。一隻海豚可以賣上上百萬日圓,你以為那些海生館號稱在保育動物,其實都是商人在發抹去良心的大財。
海豚是高度智商與群聚社交行為的動物, 一次的圍捕往往只挑出幾隻,其餘全數會遭到捕鯨者屠殺。留下來的,都是最痛苦的。他們在經歷了驚慌和高壓的圍捕後,親身經歷親友在身邊被屠殺、然後再被交易至世界各地的海獅館或海洋公園,過著與大自然隔離的日子, 對一隻每一小時至少能游上12海里(約20-30公里,北投到新店)的海豚來說 ,是有多麼的殘酷?
這一篇分享文的最後或許有一點沉重,但是事實往往都是殘酷,而我們必須去知道的。
希望有一天大家都能宣告自己不再去海生館消費,遭遇野生鯨豚的奇幻經歷,值得你擁有!